本報記者 陳璐《中國青年報》(2014年12月15日10版)
  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投資就是以賺錢為目的,做慈善就是花錢給需要的人,這兩者之間涇渭分明。
  在民間資本活躍,傳統慈善遭遇質疑的情況下,慈善和賺錢的關係被越來越多創新項目所打破,部分企業已經註意到“混搭”慈善和賺錢可以創造更大的企業收益和社會價值。
  近日發佈的《2014社會影響力投資在中國》報告,首次系統介紹了社會影響力投資這一具有較大爭議的概念、方法,並通過案例的方式剖析了社會影響力投資的不同運作模式,探討社會影響力投資在我國發展的困境和意義。該報告由深圳市創新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深圳市慈善會、社會企業研究中心聯合發佈。
  中科智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張鍇雍稱,如今在中國做慈善,很多人都不再選擇傳統消耗型慈善路徑,而是選擇通過互聯網和諸如社會企業、影響力投資等可持續的途徑來發揮社會責任心,因此承擔社會責任符合互聯網眼球經濟需要。這是有格局的現代企業家,在當前社會公平、生態平衡等問題越來越迫切的情境中,在人們日益關註的時代背景下,搶占的戰略制高點。
  義利並舉的投資
  每一項投資都有影響力,“影響力投資”的概念看起來是萬能的。
  報告中指出,影響力投資是指,旨在產生積極的社會與環境影響,並伴隨一定財務回報的投資方法。影響力投資可以投資於企業、社會機構或基金,並同時發生在發展中市場與發達市場。
  假設有一筆投資進入到一家生產拯救生命的製藥企業中,這是影響力投資嗎?報告認為,如果這項投資的達成完全是出於產生財務回報的目的而沒有考慮到社會影響價值,那這項投資就不能被認為是影響力投資項目。也就是說,一項投資可能會產生好的社會或環境影響,但它未必能被定義為影響力投資。
  深圳市創新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理事長、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說,在中國的語境中,影響力投資就是義利並舉、公益與商業相融合的投資。將金融投資與公益慈善有機結合的社會影響力投資不失為新時代背景下“寓義於利”最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深圳市政協原副主席、深圳市慈善會副會長姚欣耀分析,中國的公益捐贈從2008年起年捐贈額在1000億元上下,然而90%左右仍屬於傳統的消耗型捐贈,大多數捐贈尚且停留在突發事件、悲情感動層面,在以慈善作為第三次財富分配方式和社會創新的手段方面相去甚遠。試想,千億元規模的公益資本,如果用市場思維和專業技能進行投資運營,其增量將為社會帶來怎樣不可估量的效應?
  就載體而言,目前影響力投資主要採用的投資載體包括:現金與現金等價物、固定收益產品、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公眾股權(公開發行的股票),等等。
  仍處早期階段
  無論社會企業、影響力投資、還是公益創投,概念都是來源於歐美。社會影響力投資在國外已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投資行為了,對於國內環境來說,這還是屬於比較新興的投資方式。國內嘗試的項目包括新浪的“微公益”,社區基金會“桃源居”、華潤希望小鎮,等等。
  報告指出,這主要是由於政府給社會組織“鬆了綁”。2004年,我國政府開始鼓勵公民個人或者企業名義創辦基金會,在十四屆四中全會之後,政府開放更多的社會服務機會讓社會組織、企業來參與。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運作成熟、理念先進的境外社會投資機構註意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市場的不少空白,私募股權基金、商業創投蓬勃發展。
  比如在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公益發展事業基金會(公募型基金會)的承辦下,2012年上海社區公益創投啟動,500萬元的總預算用於資助和扶持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宗旨的公益服務項目和公益服務組織。此次公益創投創新之處在於活動基金來源於用福利彩票募集的慈善資金。除了上海,深圳、東莞、南京、蘇州、寧波等城市也在複製此模式。
  其次,如今用商業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的理念也影響著大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方向。例如,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在全球倡導的社會企業家技能項目,自2009年在中國啟動時還鮮為人知,現在卻成為社會企業領域頗具影響力的一個投資平臺,2013年8月,經過為期5個月的選拔、孵化和洽談,最終15家社會企業在268家報名機構中脫穎而出,與投資機構成功對接總額逾900萬元人民幣的社會投資。
  備受社會關註的青年恆好公益創業行動自2009年12月啟動以來,至今已經獎勵優秀創業團隊近百個,其中獎勵創業團隊超過1萬元的有27個項目,還資助了6家大學校園編織吧落地(每家校園編織吧資助6萬元)。
  這些社會企業或公益創業項目的實施,不僅直接傳播了社會投資的價值與理念,更孵化了一批優秀的社會企業。
  但社會企業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嘉偉稱,公益創投在中國仍然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公眾對於概念的理解比較淺,從事影響力投資的投資機構較少,企業大部分是以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做慈善,把慈善作為投資還是一種很創新的做法。
  未來流行的投資方式
  在姚欣耀看來,社會影響力投資將在未來對中國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將有助於中國以更具人文關懷和可持續發展的姿態融入世界格局,同時也蘊藏著超乎想象的市場空間。
  以“希望工程”為例,中國的社會效益債券就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企業A聯合某省的教育部門(或者其他機構)發行1億人民幣“社會效益債券”,以幫助解決當地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如果當地留守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率低於5%,則該企業A可以收回1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如果輟學率在5%的基礎上,每降低一個百分點,企業A可以獲得100萬元的收益。
  那麼,如何評估一個項目影響力投資的效果呢?
  報告中介紹道,在現有的影響力投資的評估體系中,系統相對完整、且接受認可度最高的就是由全球影響力網絡(GIIN)建立並推廣的,該組織針對影響力的評估建立整理的數據衡量體系被稱為IRIS(Impact Reporting and Investment Standards),IRIS可以用來評估項目的社會、環境、教育等方面的進展 成效,是一套相對標準化的評估資料系統。
  在國內,影響力評估並沒有一個完全統一而公認的標準,每個企業對自己的投資項目使用著自己公司一貫以來的一種指標體系評價,自行測量、陳述以及評估自己的投資行為的社會回報。國內的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兩種,採用專業的指標體系及投資機構自行說明。
  最近一兩年,影響力投資的概念才在中國出現。報告建議,影響力投資在中國處在初步發展階段。要像發展某個商業領域一樣,發展影響力投資配套的產業鏈,滿足投資機構和被投資機構發展的不同需求,包括發展影響力投資的投資管理公司、融資顧問、管理咨詢、第三方評估機構、社會企業孵化器、影響力投資聯盟、協會、社會企業上市交易市場等各種機構。
  除此之外,發展首批的影響力投資者,政府試驗影響力投資產品合作,吸引更多資本參與到影響力投資,提供投資者和潛在項目接觸的機會,發展影響力投資的管理團隊。  (原標題:社會影響力投資:讓慈善和賺錢混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u98zums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